首页

搜索 繁体

祥瑞:王莽和他的时代(出版书) 第20章(2 / 3)

少傅周堪为倚重,内廷有宦官中书令弘恭、仆射石显把持。这三拨儿才是汉元帝时期的主要势力。

&esp;&esp;就外戚来说,史家、许家、王翁须家 19 根基都很深厚,且与刘氏皇族有着特殊的亲情。

&esp;&esp;简单回溯一下,汉武帝晚年爆发“巫蛊之乱”,太子刘据及妻子史良娣、刘据的儿子史皇孙及妻子王翁须全部死难,只有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尚在襁褓,幸免于难,蒙祖母史家倾力照管方才长大。汉宣帝在民间时娶妻许氏,同甘共苦,感情深挚。汉宣帝登基后,妻子许氏不幸死于霍光妻子之手;母亲王翁须因为出身微贱,家人已不知所踪,直到登基四五年之后,汉宣帝才寻找到外祖母和两个舅舅。种种患难与共,使汉宣帝即位后刻意提高了史家、许家、王翁须家的地位,几家外戚迅速壮大,就势力的强弱来说,史家最强,许家次之,王翁须家又次之。

&esp;&esp;汉元帝时期,史家的代表人物史高、王翁须家的王接、许家的代表人物许嘉,先后出任大司马、车骑将军。汉元帝还请许嘉把女儿嫁给太子刘骜,嫁过去后听说小两口十分恩爱,汉元帝倍感欣慰,觉得十分告慰早逝的母亲许氏,立刻吩咐左右上酒为他庆贺。

&esp;&esp;此时,作为汉元帝妻族的王氏家族还十分弱小。王政君本人虽然贵为皇后,但汉元帝几乎不再临幸她;她的父亲王禁虽然位列特进,名誉很高,但并无实权;叔叔王弘仅是一名小小的长乐卫尉;只有在王禁去世后,王政君的哥哥王凤继承了王禁阳平侯的爵位,并担任卫尉、侍中,得以常在皇帝身边,王氏家族才稍微有一些起色。而王莽,在汉元帝时期才出生。

&esp;&esp;此时,王氏家族不仅弱小,还要战战兢兢,以免失去这来之不易的地位。

&esp;&esp;考虑到太子家弱,汉元帝指示了一位亲近大臣来照顾,此人不是别人,正是史高的儿子史丹。史丹在汉元帝为太子时就担任侍从,十余年来朝夕相伴,至今还常常陪着皇帝出行。汉元帝的意图是:

&esp;&esp;上以丹旧臣,皇考外属,亲信之,诏丹护太子家。

&esp;&esp;真是天下掉下来的幸运,王氏家族竟然毫不费力就得到了最具权势的外戚史家的支持。要知道,王政君唯一的王牌就是太子刘骜,只要顺利熬到刘骜即位,那么按照惯例,旧的外戚会退出政坛,王氏家族就可以施展拳脚了。史丹的出现,无疑巩固了太子的地位。

&esp;&esp;但世事难料,偏偏此时汉元帝有了废太子之心。

&esp;&esp;一旦刘骜被废,王氏家族不仅现在的地位岌岌可危,恐怕还要被逐出长安,甚至性命难保。

&esp;&esp;事情怎么会这样呢?

&esp;&esp;主要的原因还在刘骜。刘骜早年因为“宽博谨慎 ” 20 还颇得父亲欢心,长大后,却“幸酒,乐燕乐 ” 21 ,汉元帝逐渐认为他能力不足,难以担当帝王大任。到元帝晚年,刘骜更是做出一件令父亲极为恼怒的事情。

&esp;&esp;汉元帝的小弟弟中山哀王刘竟和刘骜年龄差不多,这叔侄二人自小一起长大,按理说感情不错。中山哀王去世后 22 ,汉元帝十分哀痛,刘骜来吊唁,却面无哀戚。这一下子就惹怒了汉元帝,他说了句为后世历代帝王所警醒的话:

&esp;&esp;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,为民父母者乎! 23

&esp;&esp;一个人如果没有仁人之心,是没有资格为帝王的,这不仅是汉元帝所信奉的儒道,也的确是真正的伟大帝王所具有的基本品质。汉元帝说这句话,很明显有了废太子之意。

&esp;&esp;太子变成一个耽于酒乐又冷漠无亲情的人,王政君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从王政君“柔顺”的性格推测,她对太子应是极为溺爱的。

&esp;&esp;幸好史丹在场,他马上免冠上谏,替太子打圆场:这事儿不怪太子,是我看见陛下您过于哀痛,所以太子刚才觐见之前,我私下里让他千万不要在陛下您面前哭泣,以免让陛下更伤心。臣该死。

&esp;&esp;这番话效果非常好,不仅替太子开脱,还把太子包装得很仁孝。史丹果真是王氏的贵人。

&esp;&esp;但刘骜的太子地位依然岌岌可危,因为竞争者已经出现。

&esp;&esp;汉元帝有三个儿子,除了太子刘骜,还有傅昭仪的儿子定陶王刘康,冯昭仪的儿子中山王刘兴。儿子多了,做父亲的心中总会有一些偏爱,这是人之常情。汉元帝从来没有对王政君有过很深的感情,登基后又格外宠爱傅昭仪,母亲的无宠多少会影响到儿子的地位。

&esp;&esp;傅昭仪虽然比皇后等级低,但她在汉元帝为太子时就嫁了过去,人又比王政君精明,善于笼络人,连后宫的宫女仆人都很喜欢她,常常为她酹酒,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